張家口新聞網記者 馬國萍
天剛微亮,韓超就拿起背包座上了上壩的汽車,家里人有些不解,天兒這么冷,慰問隊的演出都停了,你還去壩上干什么。韓超說,初冬村里農閑,村民們才有時間和我聊天,才能聊出好素材。
因為熱愛寫作,2006年韓超從中國傳統大學畢業,就報考了市群眾藝術館,開始從事劇本創作。幾年間她創作的小戲、二人臺劇本,多次被搬上舞臺,從省劇院到村頭簡易戲臺,舞臺上的一句臺詞,一個動作,都讓韓超的內心充滿了成就感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她隨文化志愿者到革命老區慰問演出,簡單的戲臺下面,站滿了村民,每當演出老師創作的作品時,臺下總是叫好不斷,到了自己最新編寫的小戲,村民們卻反響平平。
韓超想不通問題出在了那里,老師孫德民告訴她“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”,要想創作出豐富飽滿的故事,就要進到農家、下到田間,人物才能“活在筆下”。
韓超開始反思,她不斷得問自己“我到底為誰創作”?很快,市群藝館組織文藝愛好者下鄉采風,韓超第一個報了名。
那一年冬天異常寒冷,汽車剛剛上壩就飄起了鵝毛大雪,去尚義四臺蒙古營的路被大雪封住了,外面的車進不去,村里的人出不來,鄉干部組織群眾清路,已經幾天幾夜沒有合眼。好不容易進了扶貧干部的屋,一屋子村民正鬧著“搶項目”,群藝館的人根本插不上話,原來是一項精準扶貧的旅游項目落實到了鄉里,上游的蒙古村和下游的漢族村都希望這個項目能落到自家村。
那是第一次韓超切身體會到基層干部的不易。
采風回來,不少文藝愛好者犯起了難,這咋寫?本來想反映民族大團結,可看到的卻是村民為了搶項目爭得面紅耳赤。聽著大家伙的抱怨,一旁的韓超默默拿起了筆,她心里已經有了思路。原來韓超留了扶貧干部的電話,通過電話韓超了解到,村里來了幾個回鄉創業的大學生,他們出的點子化解了兩村矛盾,現在村民們正忙著齊心共致富。
這部二臺人作品就是《次楞河畔》,因為立足基層實際,真實反映了精準扶貧、鄉村建設、大學生回鄉創業以及蒙漢兩村世代友好,共同致富的情誼,《次楞河畔》先后獲得省級獎項十余次,并參加了2018年全國基層院團會演。
胸前的黨徽閃閃發亮,“為誰創作?”韓超的心中有了答案。
“只有為時代而歌,為人民而歌,才能在人民中引起共鳴,才能有強大的生命力?!弊罱?,韓超主編的《夢回千年》完成了第一次演出,這是一部匯集了張家口文化與歷史的模特劇,文化與旅游融合以來,群藝館的工作人員馬不停蹄展開創作,未來他們的作品不僅要上劇院,下村頭,更要進景區,他們懷著“為人民而創作”的初心深入人民,扎根生活,創作著更多更好的文藝作品。
1.本網(張家口新聞網)稿件下“稿件來源”項標注為“張家口新聞網”、“張家口日報”、“張家口晚報”的,根據協議,其文字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,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張家口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2.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。聯系電話:0313-2051987。